上上週六剛順利結束今年的翻譯工作坊活動。再次感謝與會的譯者夥伴,因為有你們的熱烈參與,才能圓滿完成。
這次會中曾討論到「譯者職涯規劃」議題,我覺得正好可以再多說說星宿工作室的源起。
從事筆譯的譯者,能做到幾歲?之後能轉換到什麼跑道?
還記得我在英國念研究所時,教授在提到我們未來出路時,就曾說過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口筆譯譯者,一是專案管理。他特別強調,不要排斥專案管理(因為通常念翻譯研究所的學生都希望未來走向專職翻譯)。
當時我並沒有太多想法,只是有個小夢想,有一天想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但建立一個專業團隊的品牌夢,還沒那麼鮮明。
後來在翻譯公司當 in-house translator 和 PM 當了快兩年,建立了業界人脈,才真正興起了更明顯的工作室目標-專業團隊品牌。
在還沒進入本地化翻譯產業之前,我只是單打獨鬥地承接案件,對專案管理沒有太深入接觸。但接觸之後,我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的確有種天賦,再繁雜瑣碎的管理事宜,我好像都能及時地應變處理得宜。而且,我很享受在對上游客戶、下游譯者之間的溝通。那是另一種成就感,有別於翻譯的樂趣。
然後,時機就這樣來了。
離開前公司,我組成了自己的小小工作室。
從聯絡客戶、通過試譯、逐漸組成一個專業團隊,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工作室業務就慢慢地上了軌道。
這時,我非常清楚體認到,光是當一名譯者,我能做的事情太少,賺到的薪水最多足以餬口。但是,當我轉為專案管理的角色來經營工作室,我就能招攬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專業譯者群,打造屬於大家的品牌團隊,一起贏得更多專案,締造一次又一次的亮眼業績紀錄。
也因為我是從譯者的角色轉為專案管理的角色,所以我更懂得譯者的需求。
星宿工作室經營的是一個專業又溫馨的翻譯團隊。我們是可以彼此學習、交流的互助夥伴,而不僅僅是個翻譯公司的冷冰冰營利事業。我希望每位合作譯者都能以身為星宿工作室的一份子為榮。
我利用盈餘提供各種資源給譯者夥伴。包括每年舉辦翻譯工作坊和聚餐,以及 CAT Tool 的付費授權獎勵。每年也都會選出三名年度最佳譯者,給點績效獎金作鼓勵。這兩年的翻譯工作坊也對外開放數名報名限額,提供非合作譯者加入團隊相互學習、交流的互動機會。每年也會視當年度前三季的盈餘而定,印製桌曆送給合作譯者。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我都會從每一分的工作室盈餘累積中,回饋給合作譯者、翻譯行業,進而這個社會。
星宿工作室對於我來說,經營的是大夥的共同事業,而不只是一份工作。
我很驕傲,擁有一個這麼專業的團隊。
曾經,我也只是名譯者,孤單地敲打著鍵盤,一個字一個字地賺著微薄稿費。但我有個小小夢想,想集合眾人力量,共同分享資源。然後,我便一步步實踐夢想。
所以,不用太擔心當個譯者是不是不能長久。順其自然,老天自會引領你走到最適合你的康莊大道上,只要你對自己的專業很有信心。
快來告訴我,你也很驕傲身為星宿工作室團隊的一份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