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2023) 年底,規劃了一趟倫敦行,為期兩週,是休假,但也順便安排了拜訪客戶的行程。
從星宿創立以來,TransPerfect 就是最主要也最大的客戶。我們跟全球各地的 TP 辦公室都有業務往來,包括倫敦、紐約、香港、首爾、東京、巴西、歐洲各大城市等地。
去年跟負責某飯店品牌專案的 PM 聊起,年底會去倫敦休假,她就主動問我要不要去參觀她們新辦公室。當然好啊,有機會拜訪全球多語商龍頭,怎麼會說不。
上辦公室大樓前,我們在咖啡廳先聊了一小時左右。有機會這樣跟不同國家的同業深聊,真的是很難得!
寒暄問暖之後,我好奇問起,是整個翻譯產業都很拚嗎?我常看即使身在歐美地區的 PM 也是下班後時間或假日/週末都還在回信、處理工作。根本和我們常理以為的刻板印象不符,並沒有工作時間比較少的情形。會這樣問,是因為這次我跟 PM 約會面日期,剛好就是在聖誕/新年假期期間,也才知道他們根本也會在假期中遠端在家工作,並不是整個聖誕新年就放大假。這點真是顛覆了我一直以來的以為認定。PM 跟我說,嗯,翻譯產業真的是大家都滿拚的,像她自己一個人就負責 15 個以上的語言別,每天工時都很長,就算是休假日,也常常要不定時收信確認工作進度之類的,她的同事也都多半是這樣的緊湊步調,每天都很忙,忙到可能中午休息時間都沒有,總是隨便一個三明治快速解決,就回到座位上繼續拚工作。但她說,香港辦公室的同事,更是拚。半夜都還在工作。所以比起來,她們應該還算普通忙而已。但跟其他產業相比,翻譯 PM 的節奏真的比較快,所有工作天天都在趕死線,上下班界線還滿模糊的。加班很正常。這點可能跟歐美其他產業的情形不大一樣。
所以我們的結論就是,翻譯業真的很拚,無論地區。
也聊到疫情的影響。
她說,最大的差別是,以前他們沒有遠端工作的形式。但因為疫情隔離政策,不能再進辦公室上班了,所以公司被迫升級所有硬體需求,讓大家都可以遠端在家辦公。即使現在不再有疫情因素,他們也可以申請遠端工作。像是她這次聖誕/新年假期,就申請了遠端工作,所以可以晚點再回來倫敦上班。除了辦公方式的變化,疫情對整個國家 (英國) 影響的是,物價翻倍飆漲。因為疫情期間,很多商店支撐不了,不是辭掉員工,就是關門結束營業。但疫情後,也沒有資金找到適合的員工回來,所以整個人力大缺的情形下,就是反映在商品價格上,什麼都很貴。
因為我也是在英國念研究所,就也聊起學生時代。沒想到,英國人跟我對學歷有一樣的想法。我們一致同意,除非你是念牛津、劍橋這種名校,不然念哪裡都一樣,只是個教育背景,別人對你的校名也不會有多大認識。工作之後,看的還是你的工作態度、專業和資歷。
還聊了很多,從我的旅遊,又聊到彼此工作上的認真打拼和辛苦。
然後真的耽擱了她很長時間,我超感動她還這樣花時間陪我聊天。尤其知道她的工作有多繁忙後,這一小時的喝咖啡聊天時光,更顯得珍貴!
我們回到 TP 辦公室大樓,開始我的參觀行程。天啊,真的好大,一整層上百張辦公桌的規模,真是讓我這一人工作室的小小總監,看得目瞪口呆,果然是國際公司的大陣仗。但由於絕大多數的員工都還沒從假期返工,所以參訪當天只有幾名 PM 上工。PM 帶我認識當天有上工的幾位團隊成員,打招呼後也聊了一下。
大概停留了一個多小時吧,我趕緊放 PM 回去開工。
認真說,這次參訪和聊天,真的收穫很多,也很開心可以有機會跟客戶窗口更多的交談認識。平常都是信件、Skype 訊息溝通,可以難得面對面交流,很棒!
也讓我深思,星宿在翻譯產業的定位。更確信了一點,我們自是比不上規模巨大的跨國多語商,但我們可以提供的,絕對是頂尖的專業服務,以及非常有價值的不可取代性。我想這點也是要跟所有合作夥伴分享的,譯者這麼多,為何客戶就要派案給你呢?你有哪些優勢留得住客戶?
最後再分享一點,星宿自始至終都對直接客戶沒多大興趣,雖然那種單價可能會更高一些。沒興趣的第一點是,跑業務沒有那麼簡單。投入的時間成本和效益,我寧願把時間和精力拿來多接一點其他案件。所以星宿的定位一直都是接多語商的案件,省掉跑業務的力氣。第二點是認清事實,國際大品牌就是不會跟單語小翻譯公司合作,他們沒有那個閒情逸致自己逐一找各個需要的語言別窗口,當然是統包給多語商大公司,一次搞定多語需求。所以,星宿把手上的專案經營好,交出優秀的翻譯品質檔案,自然會有其他新案的可能。省掉自己瞎碰亂撞地去盲找業務。更多的是,每個窗口 PM 對星宿的優質服務和合作默契產生印象深刻的好口碑,甚至離職換公司後,還會主動推薦星宿給新的公司。對,我有不少新客戶就是這樣主動送上門。
所以囉,大家可以好好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服務目標,鎖定難得的譯者價值,自然就比較不會被什麼新的潮流取代淘汰。管他是 AI,還是機器翻譯,甚至是低價競爭的劣質譯者,都不會對你造成威脅,只要你有翻譯實力、專業工作態度和唯一不可被取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