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專欄的名稱是「肯尼的日本酒隨談」,不過最近在日本以外的地區製作的清酒越來越多,台灣也多了兩個新的清酒品牌,就讓我們來聊聊海外製作的清酒,以及台灣製作的一些好酒!
日本以外地區製作的「日本酒」
之前有提到,日本酒要符合特定的製造條件,而且必須要使用日本的米及水,在日本進行製造的清酒才能算是日本法律所規定的「日本酒」。不過,從日本運送酒款到其他國家,除了有可能無法保持原有的風味,還會有運費以及各個進口國家的關稅等費用導致取得成本增加。因此,有些較有規模的酒造,就產生了「直接在其他國家製作清酒」的想法。
這種不是在日本國內製造的清酒,雖然不能冠上「日本酒」的稱呼,不過由於還是由日本的酒造在進行風味的控管,甚至用著跟日本一樣的品牌名稱,比起日本進口的同品牌酒款更有著價格上的優勢,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通常都很高,也就不太會在意算不算是嚴格定義中的「日本酒」了。
海外製作清酒的另外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在美國甚至有清酒廠旁邊就是餐廳,顧客可以喝到剛製作出來的清酒,這些都是日本酒廠在國際化時所面臨的問題及挑戰。
台灣製作的清酒
回到台灣,在日治時期就有製作清酒的紀錄。當時生產的設備雖然在日本人離開後還有保留下來,不過當時台灣的酒廠為了迎合政府,生產的主要是以紹興酒為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生產清酒,在市場上流通的清酒,大多是由公賣局進口的「月桂冠」。
一直到台灣快要進入WTO,酒類即將進入自由貿易時代之時,台灣菸酒公司才重新認真製作清酒。至今雖然只有20年左右,不過由於跟日本酒廠間的技術交流,加上本身有其他釀造酒款製作的基礎,在台灣目前的清酒製作上,可以說是有著極佳的表現。
位於台中的霧峰鄉農會,為了提升稻米的附加價值,在大約15年前也投入了清酒生產的行列。跟台酒相同,霧峰農會也是派人向日本取經,也曾邀請新潟釀造試驗場的專家做為顧問,現在製作出的清酒,也有著一定的水準及品質。
雖然台灣還有其他製作清酒的公司,不過文章一開始提到台灣的「兩個新清酒品牌」,其實就是委託上面這兩間品質較為穩定的酒廠所製作的酒款。
日本地酒及台灣地酒
在日本酒的世界中,常常會出現「地酒」這個詞彙。原先這個詞彙代表的是,只有在「地方」也就是相對於東京、大阪等大都會的其他區域才能取得的酒款,不過隨著物流的演進,怎樣的酒款都能簡易的流通至各地,地酒的定義也慢慢地有了「使用在地原物料」這層的意思產生。
台灣目前製作的清酒主要原物料都是來自台灣,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也可以說是台灣的「地酒」,不過考慮目前台灣人的飲食喜好及習慣,台灣的地酒會是逐漸發展中的各式蒸餾酒款,有興趣的人可以多加注意台灣的蒸餾酒款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