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Localization 翻譯產業,QA (Quality Assurance) 非常重要,往往被客戶揪出一點點錯誤,就會影響整個專案的進行,甚至被扣款、扣點、終止合作,造成公司的負面形象。所以,譯者應該對於翻譯、審稿專案後收到的 QA Report 和比稿審慎待之,以積極面對的方式從中改善自己的翻譯問題,避免日後再次犯下同樣或類似的錯誤。
一般專案首先會經過客戶端 PM (Project Manager) 派案至下游合作廠商,再由下游合作廠商 (如本工作室的角色) 分派給適合的譯者和審稿人員。專案完成後,客戶端可能針對每一項專案進行個別的品管檢查出報告,這程序可稱作 QA、LQA (Linguistic Quality Assurance) 或 QM (Quality Management),各家客戶使用的名稱雖有不同,但程序大同小異,都是針對完成的翻譯專案進行檢查。業界的 QA 評分標準相當高,各家評分公式也略有不同,有些 98%、99% 就算不及格。除了客戶端會進行 QA 程序,本工作室也有一套翻譯品管機制,每個月針對完成的翻譯專案進行檢討,提供譯者 QA Report 及比稿參考,以提升翻譯品質,並以此作為譯者稿費的調整基準。
以下列出常見的錯誤類型與錯誤實例以供參考:
I. Terminology – glossary/TM not followed; industry-standard terminology not followed
II. Mistranslation
III. Accuracy – missing/adding translation; major readability; tag error; instruction not followed
IV. Consistency
V. Style – date/time format; currency
VI. Language – typo; punctuation error; minor readability
Example A:
Source: New designs with all-flash arrays let customers experience the benefits of an 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 but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performance.
Original Target: 搭配 All-Flash 全快閃陣列的新設計不僅能讓客戶體驗整合式基礎架構的優點,還能產出最高階的效能。
Error 1 - All-Flash 全快閃陣列 - glossary not followed (Terminology)
客戶提供的 glossary 中,“all-flash array” 應譯為「All Flash 陣列」。凡是客戶提供了 glossary/TM 供專案參考時,務必以客戶的詞彙表為主,除非發現其中有錯而提出異議 (並由客戶決定是否更改原參考資料),否則若被客戶檢查到不符之處,一律會被判做錯誤而扣分。
Error 2 - 還能產出最高階的效能 - readability (literal translation) (Language)
這一點見仁見智,有些審稿人員可能會覺得原譯過於字貼字翻譯,有些人可能覺得不需要修改。所以通常也可能會被列為 “Preferential changes”,不列入扣分項目。這句話後來被修改為「更能帶來最高水準的效能表現」。
Example B:
Source: Figure 2) FlexPod Datacenter with Microsoft Private Cloud components.
Original Target: 圖 2) 採用 Microsoft 私有雲端元件的 FlexPod 資料中心。
Error - 圖 2)
- incorrect punctuation (Language) / instruction not followed (Accuracy)
客戶提供的 instruction 特別提及要用全形括號(),但原譯文卻採用半形括號 ( ),所以會被挑錯。情節輕一點會只判扣分少的 Language error,但若客戶出手重要判 Accuracy error 也是沒辦法。所以翻譯前一定要仔細閱讀 instruction,務必遵守,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Example C:
Source: Furthermore, where other storage vendors compete, we partner.
Original Target: 除此之外,我們也和其他同樣頂尖的儲存設備廠商攜手合作。
Error - 我們也和其他同樣頂尖的儲存設備廠商攜手合作
- missing/adding translation (Accuracy) / Mistranslation
原譯文的換句話說有點過頭,多了原文沒有的「同樣頂尖」,卻少譯了 “compete”,會被判作 Accuracy error 或直接判為 Mistranslation。這句話後來被修改為「相對於其他儲存設備廠商的競爭關係,我們選擇攜手合作」。
Example D:
Source: August 2015
Original Target: 2015 年 8 月
Error - 8 月 - instruction not followed (Accuracy)
看似直白簡單的字句,卻可能暗藏錯誤陷阱。由於該專案客戶特別在 instruction 提到這是電子報翻譯,原文出版後一個月才會有譯文版,所以電子報時間必須改譯為原文時間後一個月,也就是八月應該改譯為九月才正確。這再次說明仔細閱讀 instruction 的重要性,不是拿到原文拼命翻就好,譯者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客戶的遊戲規則,按照要求翻出高準確性的譯文才是正道。
Example E:
Source: We think there’s a better way.
Original Target: 我們認為有一個較好的方式。
Error - literal translation (Language)
原譯文就是完全照字面翻譯,說不上完全錯,但尤其在行銷文,會希望在不背離原文本意的情況下,用更能連接上下文具有轉折語氣的口吻翻譯。這句話後來被修改為「我們現在提供一個較好的方法」。
Example F:
Source: Accommodate larger and larger weather models while remaining within a three-hour update window.
Original Target: 因應越來越大的天氣模型,同時維持以三小時為單位的更新頻率。
Error - 以三小時為單位的更新頻率 - readability (Language)
原譯文「以三小時為單位的更新頻率」實在太拗口,改為「三小時更新一次的頻率」比較通順。譯者應盡量避免字貼字的翻譯 (即使是翻譯使用手冊),在符合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將譯文作最小幅度的字句調整,擺脫「過度翻譯味」的語句。
Example G:
Source: If we don’t have the technology to bring this information to forecasters in a very short time frame, then the forecasters can’t do their job.
Original Target: 如果我們缺乏在極短時間內提供資訊給預報員的技術,預報員就無法完成工作。
Error - 我們缺乏在極短時間內提供資訊給預報員的技術
- literal translation (Language)
原譯文「......的技術」形容詞太長,改為「我們的技術無法在極短時間內提供資訊給預報員 」比較通順。譯者應避免使用過長的中文形容詞,這會讓語句非常拗口,甚至造成語意不清。在不變動/更改原文的前提下,適當地換句話說是翻譯的基本要求。
Example H:
Source: $5,000
Original Target: $5000
Error - currency (Style)
通常美元符號需翻成 ? 美元,除非客戶要求保留美元符號。而且如果原文有 , 記號,譯文也須保留。所以這裡應該翻為「5,000 美元」才比較正確。
Example I:
Source: Cardiac (heart) rehab services (for a maximum of 2 one-hour sessions per day for up to 36 sessions up to 36 weeks)
Original Target: 心臟復健服務(每日最多 2 小時療程,最多 36 週、36 次療程)
Error - 2 小時療程 - Mistranslation
譯者切勿自作聰明把「2 個一小時療程」加減乘除後,簡譯為「2 小時療程」,意思其實有所差異。尤其這類醫療說明文件,準確性是最高翻譯原則,容不得譯者隨意更改原文意思。
Example J:
Source: REGULATORY {ut1} ACCOUNTING PRODUCTS
Original Target: 法規 {ut1} 會計產品
Error - {ut1} - tag error (Accuracy)
在 Wordfast 中,常會出現有特殊涵義的 tag 符號,有些是字型格式代號 (<b>, </b> or <i>, </i>, etc.),有些是代表 “&” 或 “ ” (空格),所以要特別小心確定各個 tag 的用意作處理 (將游標移至 tag 符號上,便會顯示其原始符號串,以辨別其用意)。在此案例中,{ut1} 代表 &,所以譯文應改為「法規與會計產品」,直接刪掉 tag,而以「與」字作替代。
除了以上粗略分析的個別範例之外,還有些好用的工具可供譯者在完成檔案翻譯後進行自我檢查。Xbench 可套用多款 CAT Tool 的格式,詳情請前往網站 https://www.xbench.net/ 。如果是 Wordfast TXML 檔案,也可以直接在 Wordfast 中執行 Transcheck (可參考 [翻譯工作坊 - CAT Tool - Wordfast] 文章 https://goo.gl/bxsHsn)。這兩個工具都可以同時檢測多個檔案,並執行 terminology check,是譯者保持一致性、檢查詞彙表的實用工具。
說到詞彙表,除了客戶提供的文件可供參考之外,Microsoft 語言入口網站特別適合 IT 中文化標準字彙;需要查證專業/學術詞彙則可利用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查詢資訊網。其他還有很多個別專業的線上詞彙表,但譯者參考網路資源時須特別留意該網站是否有值得信賴的專業參考價值,以免誤用。
(此文章為星宿工作室於 2016/08/13 舉辦之翻譯工作坊概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