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新聞,提到某些藝人拿到了「品酒師」資格。奇怪嘞,品酒不就是喝酒,為什麼還有資格呢?
品酒與飲酒的差異
之前在「清酒的飲用方式」中,有簡單介紹品酒的方式。也有說到,不論是什麼酒,都可以利用「觀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來進行品酒。
而飲酒,就是把酒喝到你的肚子裡去。兩個的差異,簡單來說,一個是以攝取酒精為目的,一個是以分析差異為目的。當然,仔細用心的飲酒,也可能是品酒,而短時間大量的品酒,也可能會導致類似飲酒的結果。
那麼,回到我們的主題「品酒師」。既然都是喝酒,為什麼還會有一個喝酒的師傅呢?因為,品酒師可以依照在取得資格時學到的內容,告訴你一些酒款的資訊。
喝酒就能知道酒的資訊?
這樣一來,感覺品酒師很像是人體酒品分析儀,這真的有辦法做到嗎?
其實,每種不同的酒款,都會有些決定風味的主要元素。像是葡萄酒的風味,主要是決定於原料的葡萄風味,以及每一年的天氣狀況等等,都會導致葡萄酒的風味不同。而威士忌,主要會在於蒸餾以及調和。而清酒,主要是在於製成的不同,會造成酒款的風味不同。
品酒師,就是透過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加上經驗值,得以判斷酒款的狀況。一樣用個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的比喻,台灣很多人都常喝手搖飲,如果你喝到可以分辨「五十嵐」跟「都可」的珍珠奶茶的差異,甚至可以跟別人說明差異在哪邊,這樣,你也可以說是一種「品茶師」了!
品酒師VS侍酒師VS唎酒師
除了品酒師,還有另外幾個類似的名詞「侍酒師」跟「唎酒師」。又是什麼意思呢?
「侍酒師」其實就是提供酒類服務的師傅,也就是英文的sommelier。而「唎酒師」,就是提供日本酒的師傅,這個詞其實是提供這個資格的單位,所自行創造出來的詞。原本的日文裡面只有「唎酒」這個詞,而意思是比較酒款差異的意思,反而比較接近「品酒」。
為什麼要拿品酒師資格?
經過上面的解釋,大家可能知道什麼是品酒師了。依照估算,台灣目前一年至少有近千名的人拿到各種不同的品酒師資格。大家為什麼會想要拿品酒師資格呢? 很多人其實主要的原因,是想要知道自己在喝什麼,想要知道怎麼買酒跟選酒。但是,就像我上面提到的「手搖珍奶」的例子,這樣的話多買多喝,不就可以知道了嗎?為什麼要考資格?
這個就回到了台灣人的價值觀問題。因為很多人會覺得「有證書比較厲害」,而既然有需求,供給這些資格的學校,也就因此而不斷的增加,回過頭來想想,可能落入了傷人的圈套卻還不自覺。真心的覺得,大家在品酒或喝酒的時候,能單純的享受酒精所帶來的樂趣,不是比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