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客戶有時候會問些我們中文使用者會覺得很兩光的問題。
***************************************************************************************
工作室的主要客戶是多語商(像是 TransPerfect、Welocalize、Lionbridge 等),平常派案來的就是各多語商在各地辦公室的 PM。這些 PM 多半是不懂中文的外國人,所以就常常會被追問一些讓人很無語,卻又還是得理性回覆的問題。
1) 數字不相符
PM 最常檢查的就是看原文和譯文的數字一不一樣,如果有出入,他就會問是不是錯了。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像是「1 million」就會翻成「100 萬」,數字當然會不同,但譯文也沒有錯誤。這時候就簡單跟客戶說明一下就可以。只是有時候,不同案子的不同 PM 都會問,常常要重複回答一樣的問題。
2) 標點不相符
PM 還會龜毛地檢查的就是標點符號。他會很制式化地問,為何原文是用「,」,譯文卻不是用「,」而是用「、」。這時候,就要簡單扼要跟他說明「、」的用法。我知道這跟翻譯已經幾乎稱不上有關係,但考量 PM 不懂中文的前提下,也還是可以理解他的疑問。理性回覆就好,也不用表達出個人的不耐。
3) 專有名詞不見了
有些公司名稱、產品名稱等專有名詞會保留原文不翻。這時候,有些 PM 就會去檢查原文有幾個這樣的名詞,是不是在譯文中也如實複製。但我們也知道,中文常常會因為通順度,不一定每句都重複主詞;或者,為了明確度,雖然原文的名詞以 it 取代,或直接省略,但中文還是會補上主詞。
4) Glossary 沒沿用
因為 PM 看不懂中文,但他又想要檢查我們交出的譯文,所以他會透過簡單的工具跑出來的報告來檢查。最常見的就是 Glossary Check。報告會依據客戶提供的 Glossary List,去抓出不相符的部分。不過,很多字不是直接對應就可以放在譯文。像是 Policy 一般是指政策,但在保險領域中就是保單。所以還是要根據上下文、真正含意來決定正確的翻譯。客戶以簡單的檢查報告來糾錯,難免會有出入。所以必須提供 back translation 再跟他仔細說明沒有直接沿用 Glossary 的原因。這有點煩,但還是要一一說明回覆。畢竟你不能無視 PM 的問題。
因為工作室接觸的 PM 多半不是懂中文的外國 PM,所以我會希望合作譯者在提問、回覆客戶問題時,也都用英文來敘述。不然我還要多費功夫轉譯成英文。
這些問題應該是只對國內翻譯社的譯者比較不會遇到的問題。但我還滿常遇到的,因為上游客戶都是阿斗仔,看不懂中文卻又總是有一堆問題要問。偶爾會覺得問題好煩,根本沒意義。但還是要認真回答。也不需要表現出內心的無奈。如實回答就好。
下回再來分享其他,你可能沒想到會跟翻譯有關係的部分,卻是我每天都會遇到的現象。
- Star, 20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