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F是奇幻作品中常見的一種人形生物,耳朵尖尖,外表俊俏,還拿著一副弓箭。我初次接觸這個名詞是在1996年引進台灣的卡牌遊戲「魔法風雲會」,當時翻譯成「妖精」。2000年在台灣造成極大轟動的網路遊戲「天堂」也將ELF翻譯成「妖精」。2001享譽全球的電影「魔戒」中,則是按照先前小說的譯名將ELF翻譯成「精靈」。
自奇幻作品引進台灣以來,這兩種譯名都有許多人使用。雖然「妖精」可能會跟巴掌大小長著翅膀的「Fairy」混淆,精靈也常跟元素性質的「Element」或神燈精靈「Genie」搞混,但英翻中的作品比較不用擔心這些,只要換個詞翻譯就行了。
然而日翻中就不一樣了。日文「妖精(ようせい)」基本上是用來指「Fairy」,也就是彼得潘身旁小仙子那樣的奇幻生物。而「精霊(せいれい)」則大多指的是虛無飄渺的靈體,像是地水火風四大精靈等等……。如果是一款遊戲,或是單本就結束的作品那還可以綜觀全局再想辦法替「ELF」定名,但如果是長篇小說或連載漫畫,前面翻譯成妖精或精靈,後面又跑出來同名的生物,那可就太尷尬了。只能勉強修修補補,比如把「妖精(ようせい)」翻譯成小妖精,或者把「精霊(せいれい)」翻譯成元素精靈,以免跟前面已翻譯完成的「妖精」或「精靈」撞名。
日文中直接將ELF音譯為「エルフ」,但中文並不常使用「艾爾夫」這種音譯,用了反而讓讀者覺得陌生(相對來說,Goblin大家就已經習慣音譯成哥布林了)。後來看到有的作品使用「長耳族」這個稱呼,在奇幻背景的作品中,說到長耳族我想大家應該都會聯想到ELF吧。或許我們今後在翻譯奇幻作品時,在適合的情況下(比如說日文作品同時出現エルフ、妖精、精霊),可以試著把ELF翻譯成「長耳族」,免受撞名之苦。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作者:台灣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