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下面這張網路上的圖片呢?
雖然說,這張圖片看起來是個笑話。不過,仔細思考,也會發現其實「酒」真不是個好東西。
最安全的飲酒量竟然是零?
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或相當於20g酒精量),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或相當於10g酒精量) 。不過,近年來也有研究指出,對人體而言,最安全的飲酒量就是不要喝酒。為什麼會有這樣極端的研究結果呢?其實這跟我們的代謝機制有關。
酒精(乙醇)進入人體之後,基本上會被轉化為乙醛,之後再轉為乙酸。每個人的基因及體質不同,如果乙醇可以快速地轉化為乙醛的話,那這個人就不容易醉。不過,乙醛對許多器官都有毒性,必須也要轉為乙酸,才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也因此有了「不要喝酒才不會在人體累積乙醛」這種極端的結論。
不過,只要不是無法轉化乙醛為乙酸的體質(真的有這種人),加上酒裡面的成分也不只只有酒精,應該還是有其他對於人體有益的物質,只要能夠控制喝酒的量,基本上應該是可以減低酒品對於身體的傷害,不是嗎?
禁止喝酒的宗教
佛教中有五種戒律,其中一條就是不喝酒。對於這點,我其實一直感到疑惑。在基督教中,不但不會禁止教徒們喝酒,反而還會把葡萄酒作為耶穌的聖血。而在我稍微做了一些研究後發現,一開始的佛教也沒有把酒作為五戒之一。不過因為喝了酒而且酒醉之後,很容易無法控制自身的行為,並且導致許多問題的產生。因此,才會列下「不喝酒」這樣的戒條,讓人們不要有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狀況產生。
除了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也有相關的規範。列下這種教條的主要原因也跟佛教一樣,避免無法控制自己的狀況產生。不過這樣說來的話,是不是只要能好好控制喝酒的量,不要讓自己失態的話,就能開心的享用瓊漿玉液呢?
酒為百藥之長
雖然如此,不過在中醫裡面,也有「酒,是百藥之長」這樣的說法。先不管酒裡面可能有些對於人體有幫助的物質,酒精對人體就會產生加速血液循環的效果,這樣一說,好像中醫的說法很有道理,也讓喝酒的人多了一個貪杯的理由。不過要注意的事情是,「藥」跟「毒」常常有著一體兩面的關係。當攝取的量不對的時候,原先救人的藥劑就很有可能成為了傷人的毒品。既然酒是百藥之長,當然也是一樣的狀況,更要注意攝取的量。
所以,到最後的結論還是可以喝酒,不過必須要好好控制喝酒的量。關於這點,其實我跟一個出家的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他的回答卻讓我無法反駁。「就連有多年修行的佛弟子都無法控制自己酒後的行為了,一般人又怎麼節制呢?」確實,這個問題就像是酒後駕車一樣,最簡單的不是計算喝了多少酒還能不能開車,而是貫徹「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就最為簡單。
我真的不認同「酒不是好東西」這句話。不過,也無法否認,因為酒產生了很多問題。該怎麼讓自己,以及身邊的人都能好好地在喝酒後還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我想,就是我必須要面對的人生課題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