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朋友的福,前一陣子有幸在國家戲劇院欣賞到《Q:歌舞伎之夜》這齣有著強大卡司的舞台劇。演員對話雖然是日文,演出單位很用心的準備好了中文字幕,讓觀眾可以破除語言的隔閡,儘情的沉浸在故事中。中文的翻譯也真的很好,可是有些利用諧音的日文雙關語笑話,就沒有在字幕中呈現出來(例如:奶媽的日文「乳母」發音為うば=UBA, 就跟UBER形成了雙關語)。
由於我剛好會日文,在聽到這種笑話的時候會在心中莞爾一笑。也很惋惜可能多數人都無法感受這些導演刻意放進去的哏。同時間,也讓我想到了,在日本酒中也有些因為語言而可能導致的問題。
日本酒相關用語中的漢字問題
在日本酒的製作中,有可能額外添加酒精做為調整風味、防止腐敗、降低成本等用途。如果有添加酒精,在酒標的成分上就會標示有「醸造アルコール」這個成分。アルコール是酒精,所以「醸造アルコール」中文很自然地就使用了「釀造酒精」這一個詞。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到「醸造アルコール」的製作方式,就會發現這個翻譯是會有爭議的。
醸造アルコール是將發酵後的酒精,經過連續式蒸餾器蒸餾後所製成的高濃度酒精。因此,如果要完全翻譯這個詞所要表達的意思,用的應該要是「蒸餾酒精」。可惜,坊間大多數的書籍文章等資訊都是使用「釀造酒精」,我在意會到這個問題之前,也都是使用「釀造酒精」。
看起來只差一點其實卻差很多
「濁り酒」跟「濁酒」也有中文翻譯上的問題。兩個詞都有著「濁」跟「酒」,不過所代表的卻是不同類型的酒款。
「濁り酒」的日文為にごりしゅ(Nigorishu),代表的是有經過上槽這個製程,不過在酒中還殘留酒粕,不是完全清澈的清酒。而「濁酒」的日文為どぶろく(Doburoku),代表的是沒有經過上槽,所以會有著大量的酒粕,甚至偏向於台灣的酒釀這樣的酒款。
如果我們都只看日文中的漢字來翻譯的話,兩個都會翻成「濁酒」,無法呈現兩者的差異。因此,在多年前,藉由協助編審清酒教科書的時機,我就把「濁り酒(にごりしゅ)」的中文翻譯正名為「濁酒」。而「濁酒(どぶろく)」的中文翻譯正名為「濁醪酒」,以表達出這種酒款其實比較像是酒醪。當然,上面提到的「醸造アルコール」我也一併的修改為「蒸餾酒精」。
把假名轉為漢字形成的中文翻譯
在日本酒的用詞中,還有著ひやおろし、おりがらみ等等形容不同製程的用詞。ひやおろし代表的是酒廠出貨的時候沒有經過加殺菌,通常是在天氣轉涼的秋天,室外的溫度跟酒廠的儲藏溫度差異不大,就算不加熱也不會影響品質。おりがらみ則是指清酒在經過上槽後,還是含有細小漂浮稱作「滓(おり)」的小固狀物。
這兩個詞語如果用漢字+假名呈現會是「ひやおろし=冷卸 或 冷卸し」、「おりがらみ=滓絡み」。而中文的翻譯就直接成為了「冷卸」以及「滓絡」。「冷卸」的發音相信大家都沒什麼問題,不過閱讀這篇文章的各位,有多少人會念「滓絡」這個詞的發音呢?
其他還有例如しぼりたて、うすにごり等等詞句,因為沒有一個標準的翻譯詞彙,所以就大多數形成了「照著前人的翻譯」的狀況,也有可能會造成錯誤的用法持續使用下去的情形發生。
目前日本的「獨立行政法人 酒類綜合研究所(NRIB,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rewing)」有將清酒以及燒酎的多數專門用語列出,並且製成一個標準對照辭庫,雖然說還是不斷的在調整及編輯中,但至少讓英語系國家對於這些詞語的翻譯及使用上有所依歸。也希望能夠有中文的標準對照辭庫,這樣或許可以減少一些翻譯人員的困擾吧!
對於清酒以及燒酎用語的英語標準對照詞彙表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下列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