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的為人作嫁為人賺》
高中時期對外語就頗有興趣,大學求學階段輾轉間便換到應用外語系的跑道,那是我第一次接觸了所謂的翻譯。當時,那隱隱的翻譯慾望尚不明顯,但從小對文字的敏感度就很高,自然很愛寫東寫西。大三那年的瑞士遊學課程,就在朋友嘻笑玩樂的偶然間,一位朋友點出了我的專才技能 - 即席口譯;我一邊跟朋友高談闊論,一邊還能轉述周遭外籍友人的談話內容,從容不迫。那便是引導我走向翻譯這途的起始點。大學畢業後也順利申請到英國口筆譯研究所,甚至在當地求學期間,也非常幸運地有機會展開了我的翻譯職涯;當時的老闆便是我的客座教授,直至今日,我們仍有不斷的往來及密切合作關係。
自此之後,乃至歸國,我從小小的傳統翻譯社拿個三毛五毛翻譯稿費的自行接案,到大專院校擔任外師翻譯助理,又轉到資訊翻譯公司當專案管理人及譯者,甚至最近開始獨當一面撐起個人工作室,對於國內外的筆譯市場即使沒有十全十的了解,至少也有七八成的辛酸與成就。國內傳統翻譯社的稿費普遍不高,但不失為初出茅廬新鮮人的練功好去處,重點是還可以累積經驗、充實個人履歷的豐富性;這是低廉稿費所無法衡量的關鍵重點。資訊翻譯公司的客源則多半來自於外商或國外客戶,所以相對地可提供外部譯者較高的稿費,約莫有傳統翻譯社的一倍之譜。但兩者對翻譯品質的要求、使用工具、作業流程、管理方式等實在是大相逕庭。
話說回來,以我在翻譯業曾經從事的多重角色而言,譯者是相對輕鬆的角色,因為一翻兩瞪眼,期限內交差了事就得了。當然,負責任的譯者會花很多工夫,保證其翻譯品質、維持在業界的好口碑。審稿的工作量就難說了,稿費拿得更少,工作時間也訂得比較緊迫。如果遇到品質優的譯作,當然算是賺到;但若是審到爛稿,根本要花上整整三倍的時間,比自己直接翻譯還要累人,所以根本是賠本生意。至於專案管理人,工作項目相當瑣碎,而且對上又對下,公關人際關係必須有一把罩的功力才會比較吃得開;必須安撫照顧好譯者心情,又要兼顧客戶刁鑽、隨時找碴的突發狀況,可以說是最戰戰兢兢的角色。
由於同時擔任過自由譯者、公司內部審稿/譯者、專案管理人,乃至如今小小工作室的經營者,多重的身分經歷也讓我的生活顯得更多采多姿,也更刺激萬分。雖然在這行業打滾了五、六年,不算太資深,但因為剛好接觸的範疇不小,所以感受也強烈許多。但整體而言,我個人還是喜歡這樣拿到第一手資料,幫讀者先行閱讀整理後翻譯成通順語句,從無到有的小小自我成就感滿足。無關乎稿費入袋的多與少,而是客戶的一聲感謝及贊美就足以讓人繼續下一次的文字奮戰。再者,挑戰各種領域的翻譯內容,培養個人多題材的能力,也是一種不停歇的終身學習;學習新知之餘,又有稿費拿,何樂而不為?另一方面,專案管理人的角色也讓我的應變、處事能力更為精煉而圓滑;面對客戶時,恭敬兼具自信的態度應對,面對譯者時,細心又善於溝通的表達口吻。種種歷練,起初難免辛苦不順遂,但秉持著對文字及翻譯的熱愛,才讓我走到今天這小小的自我成就。
如果你也想踏入這行,請先想清楚自己的能耐與意志力能支撐到哪;想賺大錢,很難,但想沉浸於無邊無際的新知學識,這裡便是那片看不見盡頭的藍藍大海。
記於 2013.05.03